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瘦金体最主要的视觉特征是收笔处的顿笔与字中极细的长笔,由顿笔形成的狭长的“面”与细笔的“线”之间所形成的强烈的对比。由顿笔的形态可以推断出笔腹直径远小于笔毫长度,简言之应该就是赵佶画画中用到的勾线笔。所以瘦金体的典型形态直接来自所用毛笔,他用最方便的工具最自然的书写造就了他具有独特视觉形态的瘦金体。
赵佶书法品鉴: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书者介绍:
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王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赵佶(1082~1135)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书法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一种锋芒毕露的感觉,和苏东坡字的收敛包容不同。在道家观念中,芒是尖锐的,锋利的,容易穿破其他东西,但是也因为太细,太脆而容易被折断。一个人锋芒太露容易让自己受伤,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中是不喜欢锋芒毕露的,而是提倡内敛。苏东坡一生都处于被贬斥的境地,所以不敢太过张扬。而宋徽宗是帝王,自然没有那么多顾忌。中国的文化心理向来是讲究婉转内敛,中国的书法史上写一横从起笔到落笔都是要转几个弯,就是形象的证明。而宋徽宗写的一字则是很干脆利落的一笔到尾,这就与西方的文化有所相通。这种硬瘦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剧感和力量感。
瘦金体特点:通过拉长笔画,改变结构,特殊顿笔等方式,形成许多三角结构,如钻石的切割面,再加上本就伸展爽利的笔画向外延伸,导致自如钻石散射光芒,因此视觉上呈现张扬华丽之感。这种创新可谓空前绝后。想想作者的背景就知道这样的字也只有宋徽宗敢写,但也只有他能写,耀眼之后,光芒散尽,空余浮华,枉自嗟叹。这时感到字跟人真的融为一体了,也真达到境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