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一提到大书法家颜真卿,可以说是四海文明,妇孺皆知。
颜体”书法端庄筋健,雄浑敦厚,一直为后世人所称颂。
做为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作品一直是后人临摹的范本。
很多时候,大家更多的是在临摹字的形。 而文字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的结构美,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意义。
颜真卿的青史留名,不仅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勤学苦练, 更是他把自身使命,责任融入国家事的不衰之魂和伟岸风骨。
颜氏家族满门忠烈,刚正不阿,那些遒劲有力的文字便是最好的证明…….

《祭侄文稿》

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祭侄文稿》

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祭侄文稿》局部

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以及侄子颜季明所作。
安史之乱爆发时,颜真卿和堂兄颜杲卿结为同盟,誓死抵抗叛军。 就在抵抗的第二年,颜杲卿在土门一战中寡不敌众,为敌所拘捕,颜杲卿一家三十余口被俘。 在安禄山面前,颜杲卿大义凛然,痛斥叛贼为“臊羯狗”,背叛反逆。 安禄山大怒,命人割去颜杲卿的舌头,并一刀一刀的剐骨剜肉,肢解身体。 颜杲卿慷慨就义后,颜杲卿全家三十余口,包括二子季明,也相继遭到残酷的杀害。
两年之后,颜真卿托人寻找自己亲戚的遗骸,三十余口人,只寻到了侄子颜季明的一颗头颅。
面对侄子的头颅,颜真卿悲愤难以,写下流传千古的《祭侄文稿》。
那一遍遍的涂改,那一个个浓重的墨团, 我们能够感受千年之前,一个唐人,坐在自己侄子的棺材前,面对亲人尸骨的那种锥心的哀恸。
《祭侄文稿》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从书法技巧的角度上讲,也许它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它的每个字都饱含着情感,那是极度悲愤的心情,那是内心无声的撕裂。从一点讲,它是一篇超于完美的书法。

《争座位贴》

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争座位贴》

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争座位贴》

《争座位贴》 又称《与郭仆射书》是颜真卿56岁写给尚书右仆射郭英义的直诤书稿。
郭英义是一个恣意横行,观风专营,盗权窃位的官痞。为了讨好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鱼朝恩, 他故意打破常规,将鱼朝恩的位置提到前列,排挤六部尚书于下座。
颜真卿一向正道直行,刚烈忠信,对于这种滥用职权,破环成规的行为,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喷发嫉恶如仇的强烈爱憎于笔端,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争座位贴》。
整篇落笔生意,豪放跌宕,阳刚之气奔涌笔下,大气磅礴,酣畅淋漓。 而这正是颜真卿正气浩然性格的真实写照。

《奉命贴》

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奉命贴》

建中三年十二月,李希烈背叛朝廷,自立为王。朝野上下,为之震惊。 然而一直视颜真卿为心腹大患的宰相卢杞却暗自欣喜,准备让已75岁高龄的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借此机会铲除颜真卿。
李希烈凶狠残暴,不近情理,颜真卿此去无疑是凶多吉少。颜真卿明知卢杞要借刀杀人, 仍毫不犹豫,毅然决然的领旨。        
颜真卿见到李希烈,一番诚切之语,希望李希烈能悬崖勒马,然后李希烈却听而不闻。他将颜真卿囚禁在一个残破的院落内,不准其随意行动。 颜真卿想到若此行无益,有辱圣明,不能伸张正义,中原又将重燃战火,庶民百姓又将颠沛流离, 便潸然泪下,喟然长叹,提笔直书,写下了传世《奉命贴》。 颜真卿烈烈忠节,临难慷慨,可畏而仰哉!    

《移蔡贴》

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移蔡贴》

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字“魂”(颜真卿书法字典)

《移蔡贴》

李希烈把颜真卿囚禁在蔡州龙兴佛寺。颜真卿感觉自己随时可能被杀害,心中怒涛翻卷,却又无可奈何,于是提笔写下了《移蔡贴》。          
其书虽数语寥寥,却于苍劲老辣,笔墨中飞动着正气凛然的胸襟和视死如归的不屈气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代巨擘的最后遗作,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字,还有他的忠烈,正气!

每一篇传世的书法作品,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生命。 我们要欣赏每一个字的美,更要读懂每个字里蕴藏的魂。
而做为书法练习者,读懂了它的魂,以后才可能在书法创作上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