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的陶宗仪,是个读书先生,也是个种地的农民。他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中有这样的记录:
“江浙平章子山公,书法妙一时,自松雪翁之后便及之。尝问客:‘有人一日能写得几字?’客曰:‘闻赵学士言,一日可写万字。’公曰:‘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
赵孟頫书法
这是一则元朝书法界吹牛比谁写得快并表示不服的故事。文中的子山公,就是指元朝继赵孟頫之后的大书家康里巎巎(náo)。
赵孟頫活着的时候很有福气,元帝喜欢他,字写得好,社会影响又大,在文人中很有号召力。而康里巎巎在朝廷上的荣耀并不在赵孟之下,书艺也高,《元史》说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
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自称可以日书万字,而康里子山听说了,便心生不服,自称他的速度和量是赵公的三倍。这两厢比的不仅仅是一时之快,而是一日之快,不但要有速度,还要有体力耐性支撑,有数量来说明。关键是如此自残后不能感觉到累,如果有金钱刺激更会意犹未尽,不想罢笔。
康里巎巎书法
文字学家马宗霍在《书林记事》中说:
“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
而书法家潘伯鹰在他的《中国书法简论·赵孟頫》中也说:
“他每日可以写小楷一二万字。故宫影印他所写的六体千字文是两天写完的。”
那便是说,赵孟頫写字快,可以日写楷书一到二万字。赵公参透了笔法,技艺精湛,写得快我不怀疑,但吹嘘写得这么快,我便有极大的疑问了!
赵孟頫书法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在现代条件下汉字的书写速度。
在通常意义上,说话比写字要快。经过特殊训练的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吐字约200个左右,在特别的情景下可达每分钟250字,甚至更快。我们平常时的语速大约只有每分钟120-180字左右。
现代速记(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用硬笔手写汉字的通常的速度是每分钟30-40个字。以语速为参照,如果想记录下这些谈话,这个手写的速度远远不够。唯一办法是对记录者进行速记培训。
经过特殊培训,掌握了快写的方法和技巧,现代速记员使用硬笔和简化字符的听录速度是每分钟150-180字,个别高手可以接近每分钟280字。使用机械键盘的听打速记员的速度是每分钟200-400字以上,这才基本可以和任何语速同步。
用硬笔写繁体字,估测每分钟大约可以写20-30个字,一小时顶多1000字,一万字需要10小时以上。如果按笔画与字符的换算来计,每分钟约写10-12字,一小时可写约600-720字,日书一万字需要14小时左右。这实在是一件超负荷的工作!
赵孟頫书法
其次,我们还必须站在书法创作的角度来考察。
赵孟頫也好,康里巎巎罢,他们用的都是毛笔。毛笔和现代硬笔相比,一是缺乏书写的稳定性,二是缺乏书写的可持续性。现代欧标中性笔可以连续划400米长的匀质线条。硬笔的针孔是经过了特殊的设计,出水稳定而持续。毛笔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赵孟頫书法
我相信赵孟頫是个天才,对笔法规律的把握,异于常人,高于庸人。何况他的楷书水平又不是一般的精熟,所以他的书写速度也不同于一般人。
但是由于受到毛笔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工具的制约,他书写的速度不会比硬笔快,估计充其量也就每分钟写15-20个字,1小时大约1000字左右。日书万字,则需不吃、不喝、不尿、不调整身心,从白天到黑夜乖乖地连续端坐不动10小时以上。这可能吗?
赵孟頫书法
当然,赵孟是有可能提高他的书写速度的。因为他大篆、小篆、真书、隶书、章草、今草六体兼善。若写草书,他的速度可以至少提高2、3倍,但日书万字,理想状态下的推断也得花3、4小时,这样能保证草法不舛误,创作质量又很高吗?
康里巎巎书法
康里子山虽也是六体兼长,但他更擅长的是草书,他自言能够日书3万字而不怠。若是按草书的书写状态,写3万至少得舞弄上10个小时,除非他嗑了猛药,否则是不可能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