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可以这么写,怪不得那么多人喜爱!(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什么)

行书即正书之小变,务从简易,相闻流行,故谓之行书。”行书从魏晋时代开始在民间流行,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因此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钟爱行书者既多,行书名家和杰作也必多,尤其是晋代和唐宋时期,可谓名家倍出,杰作累累,以下十人十帖,就依次被誉为天下十大行书:
行书可以这么写,怪不得那么多人喜爱!(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什么)

王羲之《兰亭序》,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普王珣《伯远帖》,宋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唐柳公权《蒙诏帖》,唐杨凝式《韭化帖》,宋米芾《蜀素帖》,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宋李建中《土母帖》等。
行书可以这么写,怪不得那么多人喜爱!(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什么)“天下第一行书”作者王羲之,是行书千古第一大家。他勤于临池挥毫,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名作《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共28行,324字,布局、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其33岁时的得意之作,誉满古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素以楷书闻名于世,其实他的行书也是一流的。颜真卿的行书多与人生遇际密切相关,有感而发,情深意切,不期而然地把精湛的书祛技巧和情感发泄融为体,创造出生动自然的艺术效果。用笔多取中锋、藏锋,线条圆转遒劲,意态雍容伟壮,大气磅礴。其传世墨宝《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是为祭祀其在安史之乱中不幸以身殉国的堂侄颜季明而写,激情澎湃的书法线条与切肤痛楚在刹那间融合碰撞,文字随情绪起伏而起伏,笔墨工夫纯属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被公认为堪与王羲之《兰亭序》比肩的“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可以这么写,怪不得那么多人喜爱!(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什么)宋代苏轼,号东坡居士,自幼酷爱书法,少年时代学习王羲之、柳公权,中年临摹颜真卿、杨凝式,晚年专攻李北海,功底十分深厚。加之文学修养博大渊深,文章之气发乎笔墨之间,神韵自然非同一般。其传世书作《归去来兮辞》,是他书赠苏州定慧院僧人卓契顺居士的名作,写法多用卧笔偏锋,字势假仰倾仄,圆劲宽博,意忘工拙,充分体现了他所力倡的“尚意书法”之不践古人,意笔交融、心手两忘的艺术境界。《寒食帖)更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遗墨中的上品。
行书可以这么写,怪不得那么多人喜爱!(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什么)

张旭写草书时常有奔走高呼的狂态,而怀素喜欢酒酣时挥毫泼墨,因此张旭和怀素被并称为“颠张醉素”。草书发展到狂草,已经很难说是实用的书体了,其价值主要是用于观赏,并且唐代以后的草书,字迹也越来越难以辨认,逐渐沦入钟爱草书的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小圈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