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鹿就是一头小鹿的形象,看起来特别萌,突出鹿的特征的是一对鹿角,鹿的头部形状呈丹凤眼形,脖子身子尾巴连成一线,特别的优美。小鹿的线条富于动感,整体栩栩如生,这是后世符号化的文字所没有的美。中华民族对鹿有特别的好感,几乎受到社会各个群体和阶层的喜爱。在儒家看来美丽温顺的鹿代表了仁慈善良的君子风范,道家则赋予了它清幽避世的理想,在皇家看来鹿是富禄温顺的艺术模特,民间又视鹿为健康长寿吉庆福禄的象征。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里鹿有很丰富的文化意味。鹿可以代表至圣先师孔子,又能代表先生,即读书人,古代士人是儒道合一的,在民间看来鹿与禄谐音,树下有鹿即书下有禄。而科举又是皇帝笼络士人的手段,鹿又成了科举的化身。
鹿字六体依次为: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