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历史知多少?——春节历史有雅趣,春节文化含底蕴(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春节历史知多少?——春节历史有雅趣,春节文化含底蕴(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王安石《元日》)

宋代散文家王安石的《元日》,相信中国的孩子都会背的。“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这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过去,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春光祥瑞,年的历史又添了一岁。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农历新年,历史悠久,它由上古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们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

你了解春节的历史吗?

春节历史知多少?——春节历史有雅趣,春节文化含底蕴(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年的由来。

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逐渐发现了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年的名称出现晚,《尔雅》记载:尧、舜、禹时期把年称为“载”,夏朝称为“岁”,商朝称“祀”,周代才称“年”。

最早见于甲骨文的“年”字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下面是金文和甲骨文的“年”字。

春节历史知多少?——春节历史有雅趣,春节文化含底蕴(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文、甲骨文“年”字)

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这是“年”的本义。

年的传说。

春节历史知多少?——春节历史有雅趣,春节文化含底蕴(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凶神恶煞般的年兽)

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年”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个叫“年”的怪兽,它凶猛无比,常祸害百姓,苦不堪言,怎么才能赶走怪兽呢?猎人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成功。人们与怪兽斗智斗勇,经常夜晚担惊受怕的,就用竹子燃着火把,驱赶年兽。

人们发现“年”这个怪兽害怕炮竹声音,害怕红色。于是人们在新年第一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家都在门上贴红色对联,在院子里燃放鞭炮,怪兽害怕,再也不敢来危害百姓,人们从此安居乐业。每年新春伊始就举行各种活动,如贴对联,放鞭炮以驱邪恶,请财神以纳福瑞。从此就有了过年的一些习俗。

春节历史知多少?——春节历史有雅趣,春节文化含底蕴(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年兽被炮竹红色对联吓走)

年的发展。

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集中了二十多位天文学专家修改历法,创制了《太初历》。一年365天,以夏历的孟春之月作为岁首,即农历正月,以岁首日为年的开始。

秦时把年的首日叫“上日”、“元日”、“改岁”。两汉时期称“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元辰”、“元旦”、“元首”。此后朝代称“元旦”、“岁日”等。清代叫“元旦”、“元日”。

春节历史知多少?——春节历史有雅趣,春节文化含底蕴(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最早“春节”的称呼是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发布的政令,从此有了“春节”的说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把年定为“春节”。过年追溯其源,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历史上春节又传到周边一些国家,和中国同一天过春节的国家,如: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现在大年初一有很多外国元首向中国人民拜年祝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春节习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新年幸福安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