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将本人运用“中框训练法”临写“成”字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中框训练法”主要准备工作
1、网上搜寻带有米字格(也可不带米字格,只有正方形外框即可)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字帖。
2、将每个字所在的正方形外边框等分为4份,标出各等分点,将互相平行的边框上标出的点对应相连,即可画出中框。见下图(红笔连线,中间形成中框)。
其实很多练习的毛边纸上本身就带有这个“中框”的,我用的就是带有米字格和中框的毛边纸,不信大家找一下看看。
二、“中框训练法”的运用
第一步:读帖
主要记住结构与笔画位置、笔画形态。“成”是独体字,形状上窄下宽。“成”字大部分笔画都在中框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露在外面,一定要将各笔画在中框内外的位置记牢。注意,左右露出中框的最远笔画端点到中框边沿的距离(不是笔画长度)基本相等;上下露出中框的最远笔画端点到中框边沿的距离(不是笔画长度)基本相等(这是中框训练法的重点,也就是说,笔画在中框外上下左右露出的最长部分必须对称)。整个字明显左倾,主要是因为长戈钩左倾造成的,长戈钩是主笔。
第二步:临写
一定记住,每个笔画入笔后要迅速转为中锋运笔,否则笔画就会飘,咬不住纸。
各笔画动作要领不再赘述,可参考《运用“中框训练法”临写“撰”字的几点体会》一文中的分析。
总体来看,注意以下几点:
1、笔画总体上以方笔为主,笔画要坚挺,所有的横向右上方的斜度不要小,否则字势弱。
2、左撇整体上比较直,特别是其上部几乎垂直。
3、横折钩的横与上面的横平行,斜度大;横折的角度要小。
4、主笔“戈”向左上的斜度大,“戈”的上端靠近中框左边,下端超出中框右边较多。
5、“戈”上的小撇靠近中部,且特别直,向右上的斜度特别大;
6、最后一个点为撇点,位于中框上边框,向着首横的尾部靠下撇出。
第三步:对比改进
将自己运用“中框”训练法所写的字与原帖放到一起对比。如果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反复练习,直至与原帖比较像才算过关。
也许有的朋友问,以后在宣纸上写字没有中框咋写,其实“中框”可以简化为“五点”,而这五个点很容易标出或估计出大致的位置,也就是说,没有“中框"照样像有中框一样写,这是后话,以后会详细论述。
请各位朋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